Im(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Im体育平台官网入口

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0317-8556719 0317-8556719  / 13785791596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媒体报道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小编 来源:网络 点击: 字号: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征程中,思政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精神,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相关工作要求,成都市新津区在思政教育领域持续探索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1)

  2024年12月12日,新津区成功举办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国精神”主题“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由成都市新津区教育局主办,新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此次活动在成都新津为明学校举行,吸引了全区众多教育工作者、学生代表积极参与。

  在教学展示环节,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四位优秀思政教师闪亮登场。为明学校的张丽娜老师、刘爽老师、梁菊雯老师以及成艺大学的李红霖老师,紧紧围绕“中国精神”这一核心主题,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巧妙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与价值生动地呈现于课堂之上。他们或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或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示,使每一堂思政课都兼具深度与趣味性,让现场师生沉浸其中,深受启发。

  教师展示结束后,学生们也迎来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不同学段的学生代表们满怀激情,以饱满的热情和线分钟的中国精神主题讲演。他们用童真的视角、青春的活力和成熟的思考,展现了当代学生对中国精神的深刻理解与传承决心,赢得了阵阵掌声。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2)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3)

  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尹德志教授、新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李贵斌院长,对活动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点评。他们高度赞扬了教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学生们出色的讲演表现,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在展示新津区思政课教学成果、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尹德志教授和李贵斌院长也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最后,活动进入表彰环节,参会领导和学校领导、老师分别为表现优异的教师和学生颁发了证书,激励他们在思政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成都新津为明学校在成都市新津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国精神”主题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该校组织工作的高度认可。它见证了成都新津为明学校在思政教育领域深耕细作的决心,彰显了全校上下一心、共育英才的教育情怀。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4)

  随后的论坛交流环节,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副校长胡碧玉教授、成都新津为明学校思政学科主任黄小龙老师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思考,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更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5)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6)

  此次“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的成功举办,意义非凡。它不仅为新津区思政教师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优质平台,更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不同学段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学习与启发,共同探索出了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有力促进了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协同性发展。

  Im体育官方入口 Im体育网站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7)

  成都新津为明学校积极响应思政教育改革的号召,联合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全力推进思政教育共同体建设,在两校均为民办学校的基础上,构建了“五共五同”工作机制,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8)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9)

  1. 教学共研:打破学段壁垒,整合教学方法,针对各学段学生特点开展集体备课等活动。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将多种教学法有机融合。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10)

  2. 师资共培:实施“青蓝工程”帮扶计划,跨越学段界限,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帮扶对子,携手共进。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与外出观摩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思政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 课程共授: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各学段教师围绕同一思政主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设计出层次分明、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这一举措有效消除了课程内容重复或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在不同学段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思政知识,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5. 效果共评: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各学段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差异。小学学段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品德养成,初中学段强调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培养,高中学段关注知识运用和价值观塑造,大学学段则更侧重理论深度和实践创新能力。评价结果详细记录于“思政成长档案”,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11)

  1. 目标同向:各学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准设定思政教育目标,确保思政教育目标在不同学段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2. 任务同领:共同系统梳理各学段思政知识要点,实现知识的逐步深化与拓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助力学生顺利跨学段学习。

  3. 方法同轨:每学期定期开展混合式大教研活动,集思广益,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分享各学段的教学经验和优秀案例,共同探索出一套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思政教学方法体系,确保教学方法在不同学段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4. 课程同行:充分挖掘新津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遗迹、社会资源等,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出多样化、层次化的实践课程。通过协同育人,使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生活,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5. 成果同享:思政教育共同体建立了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各成员学校之间相互开放优质课程资源、教学成果和实践经验。定期组织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促进各学校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新津区思政教育整体发展。

  展望未来,成都新津为明学校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此次活动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Im(中国体育):为明教育红色引领新津为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图12)

  成都新津为明学校将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脉搏,将鲜活的时事素材、先进的科技手段融入思政课堂,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持续深化“五共五同”工作机制,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