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中国体育):中国包机刚落地不到24小时10国统一对美战线特朗普怕啥来啥
美国忙着裁员,欧盟还在为乌克兰发动的“斩首”行动感到头大,东盟和海合会却召开了一场重量级峰会,而中国高层作为被邀请的重量级嘉宾,也于5月26日乘包机落地吉隆坡。
峰会召开不到24小时,东盟10国达成统一对美战线,特朗普最担心的,终于还是来了。
要说这股风的源头,还得美国推出“对等关税”说起,打着所谓“公平贸易”的幌子,实际就是将自家的关税壁垒是越砌越高,别人的商品想进来,动不动就得先扒层皮,税率翻个两三倍那是家常便饭。
这架势,明摆着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你们都得听我的”,谁不听话就准备挨大棒,这也是美国最擅长的。但大家都不傻,这种玩法,短期内可能让他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可长远看,这就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也伤己。
毕竟谁心里都明白,做生意讲究个你来我往,互利互惠,你老是搞单边主义,把自己那点小九九摆在最前面,压根不顾及别人的死活,时间一长,谁还乐意跟你玩儿?因此,马来西亚的总理安瓦尔前阵子就在东盟的场子里放了重话。
说美国这套霸道做法,简直就是在拆全球经济的台,让大家都没好日子过。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东盟那十个兄弟国家,据说还专门为此成立了个小组,就是要统一口径,准备跟美国好好理论理论。
这信号就很有意思了,以前大家可能还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忍也就过去了,现在看来,是真觉得不能再这么任人拿捏了。就在这节骨眼上,一架从中国起飞的包机稳稳降落在吉隆坡,事情就更有嚼头了。
除了中国,还有远道而来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的朋友们也来了。这海合会,可不是一般组织,里头全是中东那帮手握“黑金”的石油大户,像沙特、阿联酋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全球石油储备的大头可都攥在他们手里呢。
一边是有钱有能源、富得流油的中东土豪,一边是有庞大制造能力和广阔消费市场的东盟兄弟,再加上中国这边日新月异的技术和不断升级的产业链条,这三家要是真能把各自的看家本领串联起来,那爆发出的能量可就海了去了。
简单说,就是中东出资金、出石油,东盟兄弟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负责生产加工,中国提供技术支持和深不见底的国内市场,形成一个自给自足、高效运转的内部循环。说白了,大家就是想联手打造一个不那么看别人脸色的经济小天地。
他们还发了个联合宣言,核心意思就是旗帜鲜明地要维护自由贸易,坚决反对那些单方面的胡乱制裁。说的是谁已经不言而喻,以前势单力薄只能被动妥协,现在劲往一处使,自然不会再被某些人牵着鼻子到处跑。
要说这次峰会究竟有没有效果,我们来粗略算笔经济账,这三方要是真能把合作往深里做,光是覆盖的人口就能达到二十多亿,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再看经济体量,加起来轻轻松松超过二十五万亿美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比现在整个欧盟的家底还要厚实,这可不仅仅是几个冷冰冰的数字那么简单,数字背后代表的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消费能力和未来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更关键的是,三方合作完全可以捣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比方说,未来的数字经济要怎么搞,人工智能要怎么发展,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着办,不一定非得全盘照搬美国的那一套技术标准和所谓的生态系统。
打眼一看,现在中东那些富得冒油的石油美元,已经开始悄悄地往中国那些高精尖的制造业、前景广阔的新能源项目上投了;而东南亚生产的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新鲜美味的农产品,也能更顺畅地进入中东那些不差钱的市场。这么一来二去,大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自然而然就降低了不少。
以前,国际上很多规矩,明里暗里都是西方那几个大国牵头制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醒过味儿来了: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实际需求,跟他们想的不一定完全一样。与其总是被动地接受别人划好的道道,不如主动联合起来,商量着制定一些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条款。
就拿马来西亚来说,最近不是也申请加入那个《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了。这明摆着就是不想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多拓展自己的朋友圈,摆脱对单一某个大国的过度依赖。
眼看东盟这边闹出这么大动静,美国那边当然不可能对此毫无察觉。拜登政府去年还特意巴巴地跑到中东去,又是许诺又是拉拢,想稳住那些老关系,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似乎并不怎么理想。
至于特朗普时代那种动不动就挥舞关税大棒吓唬人的做法,现在看来,那威慑力也大不如前了。为啥?因为人家也不是傻子,也在积极想办法,搞自己的供应链,建自己的朋友圈,你这边一制裁,那边人家可能反而抱得更紧了,正中下怀。
有家美国智库的报告就说得挺直接,不留情面,说这帮国家现在是“连跟你吵架都懒得吵了,直接掀桌子重开一局麻将”,这话虽然糙了点,但理儿可一点不糙。
搁以前,美国要是想敲打哪个不听话的国家,随便冻结你几个海外账户,或者搞个技术封锁,对方可能就得立马认怂服软。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如果真有二十多个国家能形成一股合力,技术、资金、市场在内部就能形成一定程度的互补和循环,你那套制裁大棒再抡起来,想找个精准的落脚点恐怕都难了,搞不好还会砸到自己脚上。
这边美国刚宣布要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那边中、东盟、海合会可能转头就宣布要共建什么跨境基础设施新标准;这边美国刚威胁要制裁哪个中东产油国,那边人家可能就提高了本币结算在石油贸易中的比例。这种你来我往、见招拆招的戏码,确实让单边主义那套老掉牙的玩法越来越不好使了。
话又说回来,这也不是说美国就立马不行了,灯塔就要熄灭了,或者说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就是要搞什么“天下围美”,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粗暴。
美国在科技创新、军事实力、金融霸权等领域的存量优势,依然是相当巨大的,这一点必须承认。但是,这种新的合作趋势,确实非常清晰地反映出全球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微妙的调整。
与其说是“围堵”谁,不如说是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本就应该是多元化的,那么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也理应是多元化的,不能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这事儿还没画句号,甚至可以说,这可能只是个前奏。这种“自己找路子”的逻辑,给不少地方都提了个醒:单打独斗太悬了,真遇事儿,还得是能一起解决具体问题的伙伴靠得住。
当老规矩越来越不自在,当压力成了催化剂,这世界自然就会自己摸索着,走一条没人规定过的新路,而这条路,走的不是谁说了算的旧路子,是大家商量着、一块儿趟出来的新模式,不是吗?
新华社新媒体2025-05-26《东盟峰会通过“吉隆坡宣言” 聚焦加强区域一体化》